top of page

游沛駿:孔雀般的寶石——伊朗現代史(五)大使館中的伊朗


伊朗人質事件當時,美國的總統吉米‧卡特。

(圖源:The Daily Beast http://www.thedailybeast.com/articles/2013/05/28/carter-s-belated-triumph.html)

在一部惡搞小布希的電影《W.》裡,主角發下圈選單給內閣成員,要決定邪惡軸心國的名單。當主角選出伊朗時,有人提出異議。

「但是,他們的總統是選的耶!」主角聳聳肩,還是用紅筆圈上。

回到伊朗,何梅尼發起公投後,全國以 98% 的支持率通過。

其後,何梅尼,那位理所當然的最高領袖,也開始為國家定調。但是在這之前,他的衝擊還沒結束。

還記得本文一開始兩個王朝興衰的重要角色——美國嗎?輪到他們上場。

1979 年 11 月,美國收留巴勒維沙阿王,引發何梅尼抨擊,並號召大批的伊朗人示威,針對美國與以色列。而到了後來,示威群眾甚至失去控制,衝進使館,將外交官與平民扣為人質。有人認為,伊朗人要傳達的就是:伊朗不弱,我們是可以反抗美國的!

此時,遠在地球彼端的美國總統吉米‧卡特(James Earl Carter, Jr),信誓旦旦地宣稱要將人質平安救回,但天曉得他能做什麼!起初是終止向伊朗購買石油,其次是驅逐一些在美伊籍人士,對於對方來說簡直不痛不癢。時間漸久,原本伊朗政府宣稱此行動「與官方無關」的論調也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要求「遣返沙阿、為 1953 摩薩台政變道歉、從此不再干預」的文書(1980)。

卡特一看見,驚呼「這個不可能!」從意識形態來說,這麼做等於將美國在中東的大布局整個變調,而遷就於這次威脅,更何況美國迫切需要在中東的影響力,才可以獲得資源。

於是訴諸談判。卡特的初步構想是透過中立國家如瑞士,但美國玩的把戲並不乾淨,另一方面也出動秘密部隊,試圖援救。

最後,雖然談判結束,部分援救人員因暴風墜機之外,全數人質在被扣押 444 天後返國。卡特可就沒那麼幸運了,因為這次事件無法有效應變,他在這段期間內的大選中失去了總統大位,雷根(Ronald Reagan)接棒。而從此,美伊兩國斷交,直到現在依然關係不佳。伊朗和美國成為對方口中的「惡棍國家」(Rogue State)。

何梅尼堅決的臉與鬍鬚,隱藏在他瘦硬的手指下。與美國鬧翻,才是伊朗形成現在形貌的第一部曲。伊朗人真正的大挑戰,才在天邊風起雲湧,漸漸沸騰而已呢。

1980 年,兩伊戰爭,雙方各有數十萬將士傷亡。究竟何梅尼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敵人?當中詳情又如何?

▎同場加映:

高中生看世界 | 許馨予:世界電影院 004——《亞果出任務》:CIA真實救援行動改編

http://lookingbeyondborders.wix.com/lookingbeyondborders#!許馨予:世界電影院-004——《亞果出任務》:CIA真實救援行動改編/dsch3/5708b3ac0cf234e9192d1786

Recent Posts

Follow Us

  • Facebook Social Icon
  • Google+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