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沛駿:輝煌的尾巴——維也納會議(五)
圖為1814-1815年間維也納會議的俄羅斯代表,沙皇亞力山大一世。其祖母為葉卡捷琳娜大帝,人稱「北方的斯芬克斯」。受到自由主義的謀臣們薰陶,但又不得不鞏固俄羅斯做為傳統帝國的權利,他的政策常因此搖擺不定。如其和拿破崙曾有過短暫結盟,卻又多次參加反戰聯盟。
(圖源:公有领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40033)
第四幕——分大餅與切小丁
來自各強權的菁英外交官,也處理了其他的問題,包括義大利和日耳曼。
兩地素來都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國家,尤其是日耳曼地區,在拿破崙組成萊因邦聯以前,國家和自由市多達三百個,事後才整併為三十多個,號曰「萊茵邦聯」(Rhein Bund)。而「日耳曼」這個名字也只是一種泛稱,並沒有這個國家。較大的中小國包括赫森(Hesse)、薩克遜、巴伐利亞(Bavaria)、符騰堡(Württemberg)、巴登(Baden)、漢諾威(Hanover)等等。
而稱得上大國的,唯有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國。普魯士是很年輕的國家,1701年才由霍亨索倫王室(Hohenzollerns)建立,雖然在拿破崙戰爭中吃了幾次鱉,但是仍然是一個渴望權力的政權,在日耳曼的範圍內盡可能地擴張。在日後,十九世紀下半葉,也成功地以三階段計畫——丹麥戰爭、日耳曼內戰、普法戰爭取得最後的主導權。
反觀奧地利的哈布斯堡(Hapsburg/Habsburg),作為拿破崙戰爭前神聖羅馬帝國內的龍頭,她承襲了龐大的影響力,也承襲了一項特徵:多元的民族,日後會變成奧地利─匈牙利雙元帝國,甚至有奧地利—匈牙利—斯拉夫三元帝國的構思,正是源於此。也因為眾多的民族,她經不起任何革命勢力的挑戰,有一處發起,必然引起眾多民族的響應,而國家也將變得四分五裂。人稱「革命的地震儀」。
而此時日耳曼問題有幾種解決辦法:一、奧地利為首,建立一個帝國。二、普魯士為首,建立一個帝國。三、建立一個邦聯(Confederation,組織鬆散,影響力小,有統一的機關處理相關事務,沒有統一的政府)。四、建立一個聯邦(Federation,聯邦或聯邦國家,組織較嚴密,影響力大,有統一政府)。五、兩大強權各自建國建邦。六、各邦各國各自謀取完全的獨立。
各小國的立場來說,都不希望喪失王室的主權,因此傾向於方法三,就像拿破崙的萊因邦聯一樣,雖然自有其缺點,但各王室可以高枕無憂。普魯士則受到自由主義影響,國內不斷有統一的聲浪出現。除了哈登堡外,首相史坦因男爵(Baron vom und zum Stein)就是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的擁護者,從法國大革命起就不喜歡普魯士加入反法同盟。現在面對日耳曼問題,認為方法二才是最佳選擇。而奧國相信,這個情況唯有方法三才不會引起國內的連鎖效應,若有動亂也可以各自照應、各別擊破。
此時,東西鄰法、俄也都畏懼一個過於強大的日耳曼國家會影響到她們的地位。所以最後由各國小國討論出《1815聯邦法案》(Ferderal Act),組成「日耳曼邦聯」(Deutscher Bund,1815-1866),解決問題。既不太鬆,讓奧地利沒有影響力;也不太嚴,讓普魯士有機可乘。
義大利的情況也很類似。但是由於離奧地利最近,影響最大,所以梅特涅主導了大部分的決定。義大利半島上並沒有一個真正的強權,但是在拿破崙戰爭時,曾經規劃為義大利王國(北義)、那不勒斯王國(南義)、西西里王國、教皇國和薩丁尼亞王國五區,全數在法國掌控之下。
梅特涅同樣不希望有強權出現,挑戰哈布斯堡的國祚。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讓半島上的小國家可以接收奧地利的控制,又互相牽制是再好不過了。所以梅特涅協助原本在地的王室建立了皮特蒙—薩丁尼亞王國(Piedmont and Sardinia,由維克多‧伊曼紐一世,Vittorio Emanuele I 統治,原皮特蒙王室曾因拿破崙出逃,現由王弟繼位),帕瑪大公國(Grand Duchy of Parma)由拿破崙的第二任妻子,奧地利公主瑪莉露易莎(Maria Luise von Österreich)統領,摩登那(Modena)和托斯卡納(Toscana)也都由奧國貴族出掌。
有點麻煩的是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原國王費迪南四世(那不勒斯王號,西西里的王號為費迪南三世),屬於波旁王朝旁支,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期間由拿破崙妹夫,若阿尚‧繆拉(Joachim Murat)取代,日後拿破崙首次戰敗時卻倒戈,因而獲得列強承諾,為日後那不勒斯的國王。現在到底應該復辟波旁王室呢,還是應該繼續他的統治?
正當眾人不知所措之際,拿破崙百日帝政爆發,繆拉未堅持他的立場,又轉而支持拿破崙,列強因而名正言順地推翻他。原波旁王朝復辟,合併二王國為二西西里王國(the Two Sicilies),原王重歸王位,稱費迪南多一世(Ferdinando I)。繆拉自己解決了問題。
結果來看,實力最強的皮特蒙—薩丁尼亞可以分心去對付法國,成為奧法中間的緩衝,無心建立一個統一的義大利。剩下的義大利半島除了教皇國受法國影響較大,幾乎完全受奧國控制。
維也納會議此時進行得差不多了,但是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