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失真的民調了,來看提名分布較實在—2017香港特首選舉
上禮拜天,第五屆香港特首選舉正式落幕,前政務司司長,同時是建制派的林鄭月娥挾帶過半的選委會票數,在三位主要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新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也是香港第一位女性特首。
香港特首選舉制度
與美國總統相同,香港特首由間接選舉選出。不過美國是由參眾議員數決定的選舉人團代為投票,而且選舉人團必須反映各州普選票數,而香港則是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負責,而且沒有普選制度。選舉委員會中分成三十八個功能組別,而三十八個功能組別又劃成四大界別,分別是第一界別(主要是工商界)、第二界別(主要是專業與教育界)、第三界別(漁農業與宗教界)及第四界別(政治界)。每一位選舉委員也是由隸屬於其功能組別中的選民投票選出,但選民無法決定選舉委員的投票意向。換句話說,選舉委員很容易在各種利益的考量下選出不合民意的行政首長。而這也是特首選舉最為人所詬病的一點,之前爆發的雨傘革命所爭取的即是廢除這種選舉制度,改由人民直接選舉出行政首長。
提名分布狀況
回歸主題,我們可以從提名分布狀況中看出這一次選舉的端倪。特首候選人必須通過150人的提名門檻才有被選舉的資格,而三位候選人:前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以下稱林鄭)、前財政司長曾俊華(以下稱曾),以及退休法官胡國興(以下稱胡)各有各的支持者與政治傾向。
從維基百科上的提名分布狀況來看,第一界別中林鄭取得了223票的提名,幾乎所有的功能組別都有人提名她,曾俊華僅獲得9票,胡則是掛零。第二界別情勢則完全逆轉,林鄭只取得34票,敬陪末座,曾在這裡拿到了他165票中的大半數132票,除了複製林鄭在第一界別的壯舉,教育界甚至全部提名他。胡也獲得115票,在此界別中位居第二。
第三界別的狀況只能用有趣來形容。漁農界的提名全被林鄭給吃下了,勞工界只有寥寥數個提名,全歸給林鄭。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中林鄭奪下過半提名,宗教界中林鄭也獲得大半委員提名。曾表現最差,只獲得零星提名。胡在社會福利界簡直一枝獨秀,吃下將近全部的提名,讓他在總提名票數上得以超越曾的165票,達到180票,但仍然不及林鄭的一半。第四界別中林鄭再度橫掃全場,獲得總共183票的提名,曾以12票遠遠落後,胡以8票再度居末。兩人所得的票數全是在立法會,推測是由泛民主派代表所貢獻。
票數來源分析
從總票數來看,林鄭獲得將近半數的580票提名,大部分的貢獻來自工商界、政界與漁農業,政界自然不用說,工商界也因為近年來的經貿交流與北京關係密切,而香港的漁農界也是值得討論的點,因為有許多代表根本就不是種田捕魚的,只是符合資格而已,這些人與北京的政治勢力的關係一向不明,但是可以從提名狀況看出關係應該非同小可。
曾的提名票數廣泛分布於各界,尤其在第二界別,也就是專業界,較為集中。由此可以看出香港的專業人士(包含律師、會計師、醫師等)的政治傾向。胡的影響力在於社會福利界,大概與他的法官以及之前擔任的行政職務背景有關。姑且不論鬧得沸沸揚揚的流言,從提名分布我們就可以窺得政治力的影響,以及各方對於選舉的看法。
塵埃落定之後,就是新時代的開始。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對準特首林鄭月娥而言,根本沒有蜜月期這件事。新政府的人事布局若無法滿足北京與香港人民雙方的要求,緊張情勢勢必開始升溫。對曾俊華來說,從宣布參選到敗選演說,他的每一步都為他累積大量的政治資本,端看他未來會如何運用。對胡國興而言,他成功將《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二條*帶進公眾視野,成功引起話題。三位候選人的舞台已經落幕,而一個未知的新時代才正要在這個中國南方的行政區開演。
*註:
《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二條:「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不得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