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焦急踱腳的巨人和沈默的矮人:中印軍隊洞朗對峙事件


圖片來源:https://goo.gl/65DvZ1

亞洲兩大強人的邊境對峙

前幾個月,當全世界的主流媒體都把焦點放在太平洋兩岸的北韓和美國因為洲際彈道導彈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ICBM )和核試爆等議題口水論戰時,同時間位於亞洲南部的中國、不丹和印度邊界上的中印邊境對峙卻鮮少出現在新聞版面上。 不過,不同於北韓,中國和印度兩國已然是世界公認擁有成熟核子武器的國家,專家和媒體預估,假使分別名列全球軍力(Global Firepower, GFP)第三、第四名的中印兩方開戰,這很有可能會有發生核戰的危險。甚至根據詹式防務周刊(IHS Jane’s Defense Weekly)亞太編輯 詹姆斯.哈迪(James Hardy) 的預測,中印邊界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的爆發點之一。

淺談中印軍隊洞朗對峙事件經過:

六月十六日,中國工程隊開始在西藏亞東縣修築延伸至洞朗地區的道路,不過,該道路計劃通過中國和不丹兩國的爭議路段。六月十八日,和不丹友好的印度軍隊越界阻擋道路的修築,開啟了這次邊境對峙的序幕。對於修築道路的領地,兩方也各說各話,中方聲稱那塊爭議性領地是由《中英會議藏印條約》 (Convention of Calcutta)所保障的中國領地,但印度、不丹則稱該領地為不丹所有。六月二十六印度外務部發表《Recent Developments in Doklam Area》闡明該國的官方立場,而六月二十九日不丹政府也向中國政府聲明抗議,不過身為這起事件主要利害關係國的不丹除了該日的聲明之外,大部分時間皆保持沈默。只有這也是印度和中國首次因為第三方國家所造成的邊境對峙/衝突事件。​

西里古里走廊地圖 ,圖片來源:https://goo.gl/YPmJUH

七月時,中方再次強調在《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中,中國對於洞朗地區爭議領地的擁有權,也聲明中國和不丹在過去的24個月內對於洞朗屬於中國一事達到共識,並譴責印方的行為有損中國主權。此時北京政府 (Beijing)向駐北京的外國使節簡報時,也重申印度軍隊「入侵中國領土,改變現狀」必須徹軍,也希望彼此能多加溝通。雖然新德里 (New Delhi) 也建議中方,希望回歸原先兩國原先的領土內,可是中國高層堅持印方需要先撤出中國領土,談判未果。印度仍舊持續以總兵力約十八萬人的第十七山地師和解放軍對峙。七月中旬,根據央視網報導,西藏軍區某邊防團在高原上長時間軍演,雙方互相展示軍事實力,使得雙方的氣氛更加緊繃。

即便兩國互相展示軍事肌肉,雙方仍極力避免像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 (Sino-Indian War)一樣的軍事衝突。根據英國衛報 (The Guardian) 報導,兩國的軍隊為避免在第一線發生直接武裝衝突,前線部隊主要是非武裝的軍士,而兩國的士兵主要是以推撞(jostling),例如相互撞擊胸膛的方式逼迫彼此向後退。

八月開始,中國的立場逐漸轉為更加強硬,除了國內各大報社和中國駐印度使館連續刊登措辭強烈的言論和報導之外,八月二日,北京外交部發表《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事實和中國立場》(《The Facts and China’s Position Concerning the Indian Border Troops’ Crossing of the China-India Boundary in the Sikkim Sector into the Chinese Territory》)譴責印方越界,且指控印方以不丹為藉口介入中國和不丹的談判。另一邊,八月十五日,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Narendra Modi) 也在印度獨立日發表演說聲稱印度軍隊已經準備好面對任何挑戰。同一天,據印方的情報單位說明,有幾位中國士兵因為惡劣天氣而不小心越界,造成中印士兵雙方衝突並受傷。此時,雖然中印雙方的對峙的情緒達到高峰,不過接下來的兩個星期,雙方並沒有發生任何額外的衝突或軍事演習。直到八月二十八日下午,中方外交部發言人發言表示下午兩點半印方已經全數撤出,同時新德里發表聲明,表示雙方已經同意結束洞朗地區的對峙為止,這場緊張的邊境對峙持續長達72天。

根據BBC中文網報導,有北京外交人士認為,中國希望在金磚峰會召開前解決中印對峙問題,藉此以確保不會影響中國展現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友誼。北京也不願讓洞朗危機丟失中國在國際上的顏面,這是對於正極力建立他國信心的北京政府所無法承擔的。但是,即便這次雙方撤軍究竟是達到什麼共識或有什麼樣的交換條件我們也無從得知。不過,值得我們慶幸的是中印兩方又回歸和平的現狀。

不過,如果將整起中印軍隊動朗對峙事件( 2017 China—India border standoff) 的經過徹徹底底地了解一遍之後,其實會發現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整起事件的導火線是中國工程隊開始在修築延伸至洞朗地區的道路,但是,因為該道路計劃通過中國和不丹兩國的爭議路段,結果卻是和不丹友好的印軍越過中印邊界,阻擋工程。而身為當事國的不丹主要僅僅只有在六月二十九日時,由不丹駐印度大使向中國政府表示抗議,其餘時間大多只有靜靜地站在一旁觀看中印雙方軍隊的邊境對峙。

但是,究竟為什麼身為當事國的不丹一直保持沉默呢?

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不丹人口相當稀少,是一個民風純樸且篤信佛教的國家。他既沒有強大的軍事武力也沒有雄厚經濟實力可以揚名於世界,但是這樣的小國身邊卻站著亞洲的兩大巨人——中華人民共和國(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和印度 。

長期以來,不丹和印度的關係十分緊密,甚至在1951年中國政府取得西藏控制權之後(1),兩國的關係更加緊密。雖然不丹身為主權獨立的國家, 但是根據1949印不兩國所簽訂的《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India-Bhutan Friendship Treaty》),新德里(New Delhi) 有權利且有時候還會在外交等事宜上「指導」不丹政府。除此之外,不丹的經濟和軍事訓練也長期受到印度所控制,根據OEC (The Observatory of Economic Complexity)的數據顯示,去年不丹對印度出口值佔該國總出口值高達85.5%。因此,考量以上總總的原因,可以發現印度對不丹政府決策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不丹首相廷萊(圖左)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圖右),圖片來源:https://is.gd/2IFJsL

但是同時,不丹也和中國維持相當友好的關係。即便兩國並沒有任何邦交關係,不過,不丹歷任國王加冕時多會邀請中國駐印度大使參與典禮,兩國政府高層也曾多次會談,並且兩國曾簽訂相關條約聲明兩國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等五原則。不僅僅如此,中國和不丹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和許多國際組織中時常一同合作,在外交關係、體育交流和經濟建設/投資等各領域都有穩定且良好的互動基礎。因此,中國可以說是不丹在國際上相當重要的區域盟友之一。

因此,當這起事件同時涉及不丹的重要盟友中國和印度時,不丹自然會顧左右而言他,不敢隨意發言,不然很有可能任何一次失言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或許,假使這次中國規劃興建道路的路線能稍微更動,使得道路不會迫近印度國防敏感地帶的話,不丹很有可能便會遵循《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中對於該塊爭議領地的劃分,接受中國興建道路。

可是,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沒有和爭議領土相鄰的印度越過邊境阻撓中國工程隊呢?

前文中有稍微提及,中國工程隊規劃要將道路拓展至中不爭議領地,而此舉對於印度的國防安全有著莫大的威脅。甚至印度外交部也曾聲明此次修路的行為是「意圖改變現狀,將為印度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但是為什麼區區一條路就會讓印度如此跳腳呢?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歷史影像,圖片來源:https://goo.gl/1k4uQ1

中國該路線會經過一段可以眺望西里古里走廊 (Siliguri Corridor)的山脊,東西狹長的西里古里走廊又俗稱雞脖子(Chicken Neck) ,最窄的地方僅僅只有22.5公里寬,是印度聯通本土和東北部交通的重要戰略地帶。同時,該地區乃堆拉山口是1962中印邊境戰爭的爆發地,也是此次邊境對峙的衝突地帶。假使中方的道路成功延伸至洞朗地區,一旦中印戰事發生,中國解放軍可以有效地運用該道路將軍需物資、士兵和各式武器快速且有效的運往前線。而且,假使中國解放軍沿著該道路南下佔據西里古里走廊,可以有效地切斷印度東北部和本土的一切聯繫。如此一來,掌控孤立無援的東北部對於中國而言相對變得簡單許多。

雖然自過去五十五年來中國和印度不曾再發生人和一次軍事爭端,不過彼此之間的衝突卻不斷發生,因此,印度深知自己不能讓中國在邊境地帶開闢可能影響可能有利於敵國補給的任何路線。於是,此次事件中,印方才積極參與並且派遣士兵越界阻撓道路施工,不僅是為了不丹的利益,背後更是顧慮本國的國防安全。也正是如此,印度堅定自己的立場長達七十二天之久,直到和中方達成協議後方妥協撤軍。

資料註解:

(1)中國當時向不丹要求其中部和西北部的大片土地,導致不丹逐漸加深和印度之間的合作關係。

Recent Posts

Follow Us

  • Facebook Social Icon
  • Google+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