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外交危機近況——伊朗部長訪卡達舉行對談
圖片來源:https://goo.gl/hDwDzm
在今年八月底伊朗與開達恢復全面外交關係後,外交部長首次拜訪卡達。卡達外交部8月24日稍早宣布,卡達大使將重返伊朗首都德黑蘭。卡達在一份外交部簡短聲明中表示:「卡達欲加強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在各方面的雙邊關係。」
伊朗外交部長Mohammad Javad Zarif於10月2日前往卡達,並與卡達國王塔米姆(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以及卡達外長穆罕默德(Sheikh 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al-Thani)會面,目的為討論德黑蘭(Tehran)[1]與杜哈(Doha)政府[2]在四個月的外交封鎖後兩國之間的關係,並加強彼此間的合作。而兩國之間的互動先前已引發波斯灣地區外交局勢緊張。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的對談可視為在今年6月5日,四個阿拉伯地區國家——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以及埃及的陸海空三方面對卡達的外交封鎖後伊朗的第一次拜訪以及兩國之間的直接對談。
根據這週的晤談,卡達通訊社表示,「在這次的會議當中,兩國重新回顧了彼此先前在不同領域合作關係,透過交流,互相交換對於目前此區域狀況的觀點與看法。」
背景
卡達外交危機自6月初和鄰近9國斷交以後,緊張情勢逐漸升高,各國不但對其實施禁運制裁,沙烏地阿拉伯等4個斷交國還對其提出嚴厲的13項復交條件,限期10天內達成,然而卡達卻多次拒絕回應斷交國的要求,還稱「不怕軍事行動報復」。據《衛報》報導,卡達遭到斷交國家指控「支持恐怖主義」,甚至與他們的什葉派(Shiite)宿敵伊朗,培養並維持良好關係,但卡達外交部長阿爾塔尼(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Al Thani)多次否認了這些說法,並強調與之交往的組織皆非所謂激進恐怖份子,而是「受廣大民意支持的組織」。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多國與卡達斷交?
起初,在波斯灣及阿拉伯地區,無論經濟政治方面,卡達始終未實際參與中,而是身為之間的中介者,直至2010年阿拉伯之春[3]爆發後,中東地區的伊斯蘭組織漸漸崛起,並且試圖取得主導地位,而卡達政府便於那時開始資助許多該地區的伊斯蘭組織,其中也包括巴勒斯坦組織哈瑪斯(Hamas)[4]。因此,卡達的立場及利益與其他波斯灣地區國家不盡相同,普遍與卡達政府交好的勢力、立場皆與他國意見相左。
據《國民報》指出,該地區他國外交官在接受訪問時指出,他們所追求的是波斯灣地區國家皆能以相同立場,對外有一致的表述,因此,希望卡達能夠不與其他立場不相符之組織或國家有密切的關係及往來。
現況
伊朗國內媒體發布了一張Zarif在此次杜哈會談中的照片,並引述:「沒有任何的區域性危機是能夠靠軍事力量徹底解決」,無論哪一方皆應「將重新整頓區域內之和平與安定視為首要任務並予以重視」。
在拜訪卡達前,Zarif也在週一前往與阿曼的官員會面,其中包括自1970年以來,一直做為西方與伊朗之間溝通橋樑的Sultan Qaboos bin Said。與伊朗隔海相望的阿曼,在傳統上與德黑蘭的關係比鄰國更為密切。卡達危機期間,阿曼也維持著與卡達的關係。據官方阿曼新聞社(Oman News Agency)之報導,Zarif在阿曼首都馬斯開特(Muscat)的會談中,其討論內容涵蓋了「經濟、能源、轉運」,以及「將伊朗天然氣透過阿曼蘇丹轉運到印度」的可能性。並且,阿曼與伊朗已於2014年同意興建一條海底油管,以把伊朗天然氣送往阿曼港市蘇哈爾(Sohar)。
根據目前狀況,卡達在面對與其斷交的幾個海灣地區國家所提出的十三項復交要求,限期10天內達成,其中概括:切斷與伊朗往來、交出境內的恐怖分子、關閉卡達最有影響力的半島電視台等,顯而易見的是卡達的態度十分強硬,除了一開始拒絕回覆要求外,之後也表態聲明:這些要求嚴厲到不是用來「達成」,而是用來「拒絕」的,上周末甚至宣稱卡達「不怕軍事行動報復」,如此,卡達立場趨漸明顯與肯定。
美國萊斯大學詹姆斯.貝克三世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烏爾禮森表示:「卡達已表示將走不同的方向,卡達可能故意要強調,不會向阿拉伯世界施加的壓力低頭。」
卡達危機之影響--我們為何需要了解?
(一)航空飛行的禁止造成該地區國家航空在航線上需更動,也有許多轉機乘客深受影響。
(二)卡達內境內食物供給有80%來自鄰近海灣國家之輸入,在斷交後,航運等進口遭禁止,居民前往商店大量囤積食物,間接影響了國內經濟現況,幸好,在不久後,土耳其及伊朗接續聲明並承諾將提供卡達境內糧食所需。
(三)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巴林和阿聯全面封鎖卡達新聞機構,包括最受阿拉伯國家歡迎的半島電視台。然而,英國廣播公司推測,半島台生變數是和平解決的必要環節。
(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判斷外交危機的經濟影響為時尚早。但在股市上的影響也是必然且已造成的。
(五)波斯灣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對於卡達的航運限制使多條海灣地區油氣進出口航線被迫改線,引起了許多能源市場的混亂。2017年6月8日,由於卡達進口天然氣占英國全部進口天然氣市場近三分之一份額,英國的天然氣期貨飆升近4%。
結語
如同上段所述,其實區域性問題帶給世界各地的影響不容小覷,目前卡達外交危機明顯地仍持續發展中,各國的立場傾向仍是關鍵,以及非波斯灣地區之國家之呼籲甚至試圖擔任調停者,是否將帶領這場危機走向終點都仍是未知數。
註[1]: 德黑蘭(Tehran)政府,即伊朗政府,德黑蘭為伊朗首都及最大城市。
註[2]: 杜哈(doha)政府,即卡達政府,杜哈為卡達首都,意為波斯灣畔著名港口。
註[3]: 阿拉伯之春,指2010年12月圖尼西亞爆發動亂以來,阿拉伯地區各國民眾紛紛走向街頭,要求推翻專制政體的行動,多國媒體將其稱之「和平抵抗運動」,且將「一個新中東即將誕生」預見為這個運動的前景。
註[4]: 哈瑪斯(Hamas)是「伊斯蘭抵抗運動」的縮寫,是成立於1987年的一個巴勒斯坦伊斯蘭遜尼派組織,為一個集宗教性、政治性為一體的組織,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活動於巴勒斯坦、卡達等中東地區。
延伸閱讀:
http://www.aljazeera.com/indepth/features/2017/06/qatar-gulf-rift-iran-factor-170605102522955.html
http://www.aljazeera.com/news/2017/06/qatar-diplomatic-crisis-latest-updates-170605105550769.html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