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曾姿瑜: 海外求學(三)—香港理工大學篇


(圖片網址:http://ez2o.com/8wjgs)

(一)為什麼會選擇申請香港理工大學

「為甚麼出國唸書?」這是做為一個留學生,最常見,也往往最複雜的問題。在香港,人們會問你,為甚麼不待在台灣就好?從他們的語氣和表情,我每一次都要反問自己,是不是太草率了,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嗎?

幸運的是,雖然有許多原因讓我無數次質疑出國的選擇,但我仍然不因這個決定感到後悔。

做為同樣在台灣深受升學體制所苦的社會組學生,我對於自己的未來是迷茫的。由於興趣和個性介於社會組和自然組的模糊地帶,要找到自己的理想科系可謂是難如登天。唯一清楚的是,不讀文、法,剩下的路就是商。大概歸功於經常閱讀《天下雜誌》,以及高中出於興趣使然加入國際事務研究社,我頻繁地接觸世界上許多新穎的觀念和科技,例如大數據、例如物流。物流產業是時下的趨勢之一,這句話,我想沒什麼人會出聲反對。然而,國內目前針對物流相關的學系並不多,也因此重點促成了我選擇香港理工大學的決定。同時間,我申請上了交通大學的運輸物流學系,科系的資源、內容和相關計畫十分吸引我,但由於是傾向工科的科系,最後毅然決然地放棄。

香港理工大學在商學院下設有物流管理學系,以下再細分為三個科系,因此整體方面更貼近我的興趣需求。另一方面,其他以商學院更加馳名的學校,例如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由於沒有特別針對物流開設的學系,加上前面所述,我並非純粹的社會組偏向,種種因素使我最後決定申請理大,將它納入我的夢想藍圖。

申請資料雖然每年大同小異,不過仍以當年度公告為準。 (翻攝自:goo.gl/qa876K) (二)申請該校需要準備甚麼

  1. 學測成績單

  2. 自傳

  3. 推薦信(建議但非強制)

  4. 英文檢定成績單(建議但非強制)

從上面看下來可以發現其實真的和台灣需要的差不多甚至更輕鬆,學測成績絕對是最重要的,各校都有各自的申請門檻,而成績也會決定你拿到的獎學金多少。自傳一定要提前讓學校的英文老師幫忙看,國外的大學都很重視自傳,前後改個三兩次都是基本的。

英檢(例如IELTS, TOEFL, SAT)的作用在於之後入學的英文能力分班,還有說服對方你擁有足夠的語言能力,畢竟香港的教學環境也是全英語,提供英文檢定的成績絕對是有益無害處。

(三)申請流程和方法

申請總共有三種:Early Round, Main Round, Late Application

A.Early Round,又稱為Fast Track顧名思義就是比較早的申請,香港的學校大約都在10-12月開啟Early Round,Early是在考學測前就面試(例如我在學測當週的星期一),依據上傳的資料和面試結果決定是否被錄取。錄取後會收到通知信,時間是學測考完之後,會通知你應該要達到的學測成績確切標準,有申請獎學金的話也會有明確的分數要求。Early因為申請的人比較少,所以"聽說"比較容易拿到獎學金喔,當然實際是如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B.Main Round是最多人使用的申請方式,因此這個階段錄取的學生數量也是最多的,截止日期大約比Early晚一個月,視各校狀況而有不同。在Early沒有被錄取的Applicants會自動被納入Main Round,和其他申請者一起被考慮。

C.Late Application,是學測後才一次上傳所有資料的申請方式,包括學測成績。這個階段的申請比較難錄取,因為錄取多半為Rolling Basis,留給Late Application的名額就是前兩個階段後剩下的空缺。Late Application的截止時間通常是三月中旬到底,也就是說,要在學測完以後的一個月時間內把所有的東西生出來,整體是比較緊迫的。另外,這個階段剛好是香港各大學校會來台灣招生的時期,學測分數在74,75的同學通常不需要準備其他資料(甚至面試)就會被邀請,外加豐厚的獎學金。

(四)為什麼最後選擇就讀理大而不是其他大學呢?

確定入學的繳費截止當天晚上其實還是有很多不安和不確定。出國留學不是一件簡單的決定,我不太記得那時候的糾結和心理狀況,只有印象中和媽媽講了幾句話後開始掉眼淚。我的個性算不上獨立,也比較習慣有人監督,因此到國外去需要面臨的困難應該不少。最後媽媽問我想不想要試試看,當時心裡雖然想著未來會發生的事情而很不安,但還是流著淚點頭。

想要試試看,想要知道自己究竟能做到甚麼程度,這就是我最後決定去的關鍵所在。在台灣的大學生活不難想像,有一群你很熟悉的人在身旁一起進入同樣的學校,但或許未知都是比較吸引人的吧,正因為看不到之後的道路,所以我們才會懷著一點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勇氣和期待踏上去。

雖然這是我的故事,不過理性的分析,我認為決定是否出國唸書有幾點是需要考量的:家庭(例如支持與否)、經濟狀況、希望出國能得到什麼、個性和抗壓性……等等。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才能在煎熬想放棄的時候有動力撐下去,我認為這是普遍台灣學生最缺乏的,也恰恰是十分重要的一點,無論是甚麼原因都可以(想交外國朋友、喜歡國外文化、為了出路、賺錢),因為那會是你出國在外給自己的一個存在證明。

(五)給學弟妹的建議

上一點其實也有提到一些,關於決定要不要出國這件事。我認為個性、韌性這些都是能夠慢慢克服和訓練的,只要你相信自己。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知道自己想要透過出國唸書得到什麼。理由可以是很模糊的概念,例如想要到一個新環境挑戰自己、想要讓自己更有前途、甚至是想要和世界各地的人做朋友。而在求學途中,會慢慢有更多的理由支持你所選的地方,並且當初自己下的模糊概念變的更加明確清晰。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不要因為羨慕別人出國唸書而下決定。留學從來都不是一個強者的證明,國外的大學也不一定就比國內好。在排名之下有更多數據無法統計的東西,校風、文化,因此不是出了國就比較好,這點一定要澄清。另外,這裡只的羨慕是指「單純羨慕而不付出實際行動」,因為嚮往而積極的去讓自己的生活變成理想中的樣子,這是很好的。羨慕做為緣由之所以不可取,是因為那是別人的東西,以及它所呈現給大家看的面貌,僅僅依靠著這種原因而選擇出國,未來面臨困難時是十分危險的。

當然,切記決定不要做得太晚!前面有提到申請的流程,因此如果動了心,就要趕快開始準備。自傳和推薦信早一點通知尋求幫忙的師長,老師們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給回覆,而提早準備對最後的質量也是好的。

(翻攝自:goo.gl/gDPKCU)

(六)香港求學生活分享

1.學業

香港的學期比台灣的短約一個月,所以是把一個學期中要做的事情在更短的時 間內做完。這就造成了課業壓力大的原因,並不完全是強度,主要是時間的壓縮導致學業方面顯得很忙。以商學院來講,由於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很多大型的金融公司都會接受實習,也會發現身邊的同學們早在大一下(真的!)就已經在計畫要到哪間公司實習了,四年下來實習的次數也是兩次以上。做的好還會得到Return Offer,畢業後可以直接進入職場。這點實在是把我嚇的不清,在我還模糊不清楚許多事情時,已經有很多人在規劃工作的事了,這算是台灣和香港差最多的地方。

2.生活

香港的物價真的很貴!在學校食堂吃飯換算成台幣差不多也是100元左右,食物絕對比不上台灣,這個可以保證。不過自己買菜煮飯的話滿便宜的,幾十元台幣就能吃到很豐盛了,並且會發現電鍋的厲害之處。當然,學校附近的店會比較便宜,如果到尖沙咀或中環這種繁華的地方,那已經不是100元可以解決的事了。

娛樂方面,逛街購物永遠不怕找不到地方,到處都是商場,並且有很多高檔品牌,肯德基和連鎖珠寶店開在一起是見怪不怪的。如果荷包夠厚,香港能吃到很多美食。主要的逛街和吃東西的點有旺角和尖東、尖沙咀等等。比較有趣的是,香港有很多很大的公園!這些公園往往不會被列在旅行手冊裡,但很多都很漂亮,閒暇時可以去散散步,幾乎每個區都有,不怕找不到。喜歡自然景觀的話也有很多山可以爬喔。夜生活方面,不可不提的就是酒吧啦!香港各個角落有很多很棒的酒吧,是可以讓人好好放鬆,和人聊天的地方,我自己就很愛往酒吧跑,偶爾花點錢點個調酒心情會很開心!如果覺得去酒吧太貴,我經常和朋友們在超商簡單買個啤酒然後走去海邊,離宿舍不遠,不但便宜還有很棒的氛圍和不錯的景致,如果再加個燒烤就更好啦~

3.Survival Tips

香港的店幾乎都不提供衛生紙!這大概是起初讓我很崩潰的事情。如果跟服務生要,只會得到一包10元的答案,加上不友好的態度。所以!出門一定要自備衛生紙,不然你會後悔一輩子。在台灣習慣了店員的良好服務態度,到了香港請一定要記得把這些都丟掉,大多數都是十分冷漠的,少數有點兇,再少數就是會耐心等你點餐的了。

綜合而言,香港人相較於台灣是比較冷漠的,並且習慣待在自己的小圈圈中,這點是香港同學自己告訴我的。他們的交際圈很固定,也比較不會主動去和人接觸,所以要融入比較困難。加上已經是大學生的關係,大家都專心在自己的事務上,這和台灣很不一樣,習慣了群體行動的學弟妹可能要花一些時間來習慣自己一個人做各種事。

本文作者介紹:

Ellie Tseng 曾姿瑜

  •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usiness Club Human Resource Executive

  • 私立曉明女子高級中學(2017年畢業)

對於國際事務有著強烈興趣與想法的她曾在高中時期參與多場模擬聯合國會議,並於在學期間擔任Stella Matutina Girls’ High School 國際事務研究社 文書、美宣、教學 。

Recent Posts

Follow Us

  • Facebook Social Icon
  • Google+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