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生命的最後一堂課-器官捐贈


(圖片來源: https://goo.gl/esn43o)

當生命走向了盡頭,可曾想過有什麼方法可以遺愛人間,讓生命得以延續精彩?不論是重病的孩子們,還是有著美好青春的學生們,甚至是慈祥的爺爺奶奶們,他們都渴望能精彩的活下去,器官捐贈或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了。

Who - 誰可以從器官捐贈中得到新契機呢?

有的人因為疾病或藥物影響造成器官衰竭而性命垂危,如果可以進行器官移植手術,就能恢復健康、重獲新生。然而,如果沒有得到器官,腎臟衰竭者僅能依靠洗腎維持生命,又或者如心臟、肺臟、肝臟等器官衰竭者,最終很可能導致死亡。因此,器官捐贈被視為許多器官衰竭、重症病人得到新生命的機會。或許,他們的世界將因此得以再次亮起、更加健康、延長了生命的時光。

What- 什麼是器官捐贈?

根據官方說法,器官捐贈是指「將腦死病人功能健全的器官或組織,經由無償捐贈的方式,透過醫學技術,移植給比對適合的病人,達到治療疾病、挽救生命的目的。」(註一)

When - 什麼時候可以決定器官捐贈呢?

當健康之人有意願捐贈部分自己的器官 (如:肝、腎)與親人時,醫院將對其進行完整身體、心理、社會狀況之評估,再決定是否能進行活體捐贈給予病人。另一種狀況則是當個案死亡或被判定為腦死時,醫院會根據個人預設的同意書、其意願、和其家屬的態度,進行評估並決定器捐的器官。醫學屆認為,當病人腦死後其腦幹失去維繫生命的功能,隨著心跳、血壓、呼吸等漸緩而死亡。即使先進設備的協助,腦死個案仍無法維持長久的生命。因此,在經過多位專業醫師判定個案腦死後,將把握時間與家屬等相關人員討論器捐的選擇。(註二)

How - 器官捐贈如何進行呢?

器官捐贈可能為活體捐贈或屍體捐贈。活體捐贈的對象需要是五等親內的親屬,當病人有腎臟或肝臟疾病時,需要經過醫師和院方對捐贈方與受益方身心狀況等全面評估通過、簽署同意書後,方能進行手術。另一方面,屍體捐贈的對象則沒有五等親的限制,當醫師判定個案死亡或者腦死後,將根據其意願與其家屬之討論、評估,決定能否進行器捐。(註三)

然而,器官捐贈該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進行、又該怎麼進行,社會仍抱持著不同的看法。而看似規範清楚明確的器捐流程在各國推行時,仍常因為文化、家屬意願、宗教、傳統、法規、倫理等等的因素,而使得器捐比例大有落差。以下,將以幾個國家為例,討論器捐在各地區不同的實施情況。

Where - 器官捐贈在各國進行的情況

台灣- 宗教與傳統觀念影響深遠 器捐意願不高

台灣的器捐率雖堪稱亞洲第二,但其實每百萬人口器官捐贈率只有6.8人(註四),可見器捐率在亞洲皆不高。雖然台灣器捐手術的技術純熟、成功率不輸歐美等先進國家,但卻受限於傳統與宗建觀念影響而較少民眾與家屬同意器捐。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張忠毅便指出器捐比例低的原因,包含台灣人的宗教觀念及希望死後保有「全屍」的態度。因此,即使個案生前簽署同意器捐卡,仍可能因為家屬持反對態度而無法進行器捐。(註五)

日本- 醫療單位態度保守 捐贈風氣不盛

同樣位於亞洲地區的日本,器官捐贈比例更是僅有百萬分之零點八(註六),意味著每一百萬人當中還少於一人進行器捐。除了和台灣一樣受宗教與傳統文化影響,日本醫學界對器捐手術謹慎且保守的態度也是器捐比例極低的因素之一。東京日本器官移植網絡統籌仲根奈緒子(Naoko Manabe)就表示:「要徵得家屬的同意也很困難......很多人相信,人死後要留全屍,身體不能被分割。」另一方面,過往日本曾有器官移植手術失敗而病人死亡,醫師則被控謀殺的案例,也影響了醫師對器捐的態度。北海道文教大學傳媒系講師渡邊誠(Makoto Watanabe)便表示「醫生和科學界都非常謹慎,他們不願在實施器官移植手術時冒過多的風險。」(註七) 為此,日本從醫療體系乃至於民眾對器捐的態度都趨於保留,使其推動器捐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西班牙-完整培訓與組織管理 器捐比例領先世界

反觀亞洲國家,歐美許多國家則因文化背景不同、以及有效的制度,而使得器捐比例領先他國。以全球名列前茅的西班牙為例,其器捐率高達百萬分之43.4。( 註八)根據WHO道德倫理部門負責人波賽歐表示,西班牙成功的關鍵在於集中化管理及重視對移植協調員的訓練。( 註九) 該國提供了完整的「移植協調員」訓練,讓重症加護領域之醫護人員和協調員能夠適當的轉達器捐資訊。受訓協調員透過同理、溫和的方式告知家屬死訊,並協助說服、了解、討論器捐訊息,使得家屬同意比例較高。另一方面,西班牙的國家移植組織也有完整的管理系統,能夠即時配對適合受捐贈對象、並協助以冷藏空運的方式運送至距離遙遠的病患處。

法國- 預設默許新制上路 盼維持高器捐比例

法國則是另一個在制度層面著手讓器捐比例居高的國家,該國每百萬人中捐贈率達25.5名,也比亞洲國家高出許多。根據《衛報》報導,法國已實行了「預設默許」制度,意即除非民眾生前提出反對,否則假定所有民眾皆同意死後進行器官捐贈。此一制度自2017年起更從原先家屬仍有拒絕器捐的權力,改革為無需徵求家屬同意。目前,若死者生前沒有簽署“National Register of Refusal”表格,則可直接進行器官捐贈。

然而,新的制度引起了法國民眾不同的看法,支持者認為「預設默許」的制度,可以大大提高器官移植率,救回更多人的性命; 然而,反對者卻認為使規定侵害人權、預設並有強制人民服從器官捐贈之嫌。

器官捐贈面臨的挑戰

在華人世界中普偏有著不可以「死無全屍」的觀念,造成器捐意願較低。且,按照目前台灣法規,個案往生後須徵求其配偶(已婚者)或父母(未婚者)之意願方可器捐,造成即使個人簽署了器捐卡仍可能因為家屬意見分歧而無法實行。反思歐洲部分國家,從培訓良好的「移植協調員」制度,到直接假定民眾願意器捐的「預設默許」制度,都對提升器捐比例有很大的影響。然而,究竟這些制度能否獲得國人ㄧ至的接受,或者曾存在著許多的歧異與紛爭,又是否適用於台灣當地的文化背景之中,仍然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在台灣,器官捐贈仍有一段路要走,傳統觀念需要時間去改變,唯有透過溝通與理解,才能讓生命無限延續。

參考資料

https://goo.gl/CNVC6e

https://goo.gl/ZSHWM7

https://goo.gl/99hCZY

https://goo.gl/RT5LKJ

https://goo.gl/uH6rg5

https://goo.gl/YSpGDk

https://goo.gl/wPN2Xi

https://goo.gl/mxRwgR

http://www.torsc.org.tw/

https://goo.gl/Mio7rG

https://goo.gl/wohLZe

(註一)引用自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 https://goo.gl/ydBKJY

(註二、三) 參考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 https://goo.gl/ydBKJY

(註四)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1/6/n2321156.htm

(註五) 參考張忠毅醫師說法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959238

(註六、七) https://goo.gl/CNVC6e

(註八、九) https://tw.news.yahoo.com/-155911153.html

延伸閱讀

器官捐贈應採「推定同意」制:https://goo.gl/y5CokQ

法國驚慄宣傳片 鼓勵年輕人接受器官捐贈:

法國當局理解新器官捐贈法,國民未必接受。去年推廣器官捐贈運動,包括由政府拍攝短片《Déjà-vu2》。短片採驚慄風格,歷時1分30秒,講述一個年輕女子,在幽暗的森林離奇遭人謀殺。片末女子自白,講述自己死亡並非全無意義,器官可以捐贈予有需要的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iQLc1D77Y

Recent Posts

Follow Us

  • Facebook Social Icon
  • Google+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