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琬婷:【回首來時路—來自創辦人的經驗談】
創立初期
高中的時候,我養成了看國際新聞的習慣,也常常挑一些較具重要性、寫得比較完善的文章分享到自己臉書的塗鴉牆上。在升高二那年的9月,我萌生出一個很單純的想法,與其發在自己的版面上供朋友閱讀,不如創一個粉專,讓更多人可以看到這些新聞。
於是「高中生看世界」就誕生了——沒什麼高大上的初衷,也沒什麼神聖的理想,在初期它就只是一個很純粹的的新聞分享平台。
在它成為一個組織之前,我每天閱讀新聞,挑選新聞,節錄或自己寫介紹文,然後po粉專。很意外的過了幾天,在粉專上按讚、互動的人越來越多,其中除了學生之外,還不乏教授、老師、家長、社會人士等。在短短幾天內,高看從0讚走到了600讚,甚至突破1000讚,關注的人也從我認識的朋友擴展到我不認識的人。這是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網路社群媒體的傳播速度與廣度。
中期:成員招募、網站架設、組織轉型
隨著關注的增加,我開始思考把高看建立成一個學生媒體的可能性,並在 2015 年 10月的時候開始徵選第一屆編輯。在這個階段,最關鍵的當然是如何選拔人才,不同的人在人才選用方面有不同的標準。
以編輯這個職位來說,使用文字的流暢度、分析事件的邏輯性是一定要有的,但最重要的還是熱情跟態度。倘若一個編輯不具備這些特質,那他在面對「死線X考試X作業X補習」四重壓力的時候是很難堅持下來的。(相信各位編輯的感觸都頗深XD)
2016年初,高看開始產出自己寫的文章,在這些定題、審題、研究、寫稿、審稿、編輯、寫介紹、發布的過程中,高看逐漸轉型,它不再只是分享新聞的平台,而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自媒體,提供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角度分析問題、向社會發聲的管道。
在這個階段,經營高看這個平臺,我的目標除了推廣國際事務給讀者,也期待加入高看的學生們都能在他們的職務中學到資訊的檢索、分析以及日常反思的能力,讓自己不再盲從於輿論。
後期:規模擴張、權力下放、與校園天下的合作
到了第二年,高看團隊開始擴張,行銷部和設計部因應著新的需要而產生。為了找能在我升上大學之後接手經營團隊的人,我也慢慢把權力下放,不再大小事一手攬了。在這個階段裡,各個部門都有負責人,而我主要負責決定組織發展方向、聯繫並監督各部門的工作。此時,高看的組織架構已逐漸成型,內部的分工也更加清楚了。
由於一次的機緣,高中生看世界與校園天下搭上了線,成為校園天下站上專欄作者群的一員。與知名媒體的子品牌合作後,不僅提高了文章的能見度,團隊也更加了解一個成熟的組織是如何運作的。自此之後,我們也陸續接到不同的合作計畫,來自直播節目、電視頻道、網路媒體等等,都為團隊帶來了全新的挑戰與經驗。
回顧
高看即將邁入第四年,現在回想起來,心裡蠻感慨的——這一切的開始是如此的平凡、偶然,一個心血來潮的想法竟能成為現在這樣小有規模的組織(自己說😝。
很多人想像我是一個很厲害、很有規劃的人,但事實不然。我也是一個普通的學生,我會玩遊戲、會po廢文、會追劇,也會耍廢,如果硬要說我有什麼所謂的「特質」?大概就是想到什麼就會付諸實行。
這個社會會說的人太多,而會做的人太少,身為學生的我們跟社會人士相比,沒有職場中人的利益相關和身份顧忌,而且就算失敗了也還有時間可以再展開新的嘗試。因此,我們應該利用這些優勢,在年輕的時候多看、多想、多說、多做。也正是因為學生的社會顧慮較少,高看才會以學生為主體,用學生的角度分析事情。
在經營高看的這些日子裡,我常常問自己一個問題「媒體是什麼?」現階段,我的答案是,媒體應當傳遞經查證的事實,任何沒有證據的推測或猜疑都不應該從媒體人的口中說出,因為這足以毀掉一個人的生活。我相信在「後真相時代」,媒體人的個人立場、主觀分析應建立在客觀嚴謹的事實考據之上。這是我對媒體的看法,也是我給高看和我給自己的定位。
其他關於新聞撰寫、行銷方面的心得,相信其他成員們已經分享了,這邊礙於篇幅限制就不贅述了。
最後當然還是要感謝這些年來所有曾經幫助我、鼓勵我、閱聽者和親朋好友,謝謝你們賦予「高中生看世界」存在的意義。同時,先感謝所有高看的家人們,以及未來即將加入我們的人,謝謝你們的努力,高看因你們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