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的遺言專題(四) ─ 漢娜X林奕含X藍鯨與粉鯨:自殺之討論
(圖片來源:https://goo.gl/8VQRVA)
自殺為青少年(15- 24歲)第二大死因,每年有數百位青少年死於自殺
《漢娜的遺言》
漢娜在班上票選中被物化,在學校和社群軟體上被性騷擾,在公開場所被性侵,在家被偷拍和追蹤,朋友稱他「婊子」,學校輔導員無法挽回他,還有一整個學校的學生看著他受苦卻不動聲色,這種種的原因讓漢娜走上自殺一途。事後學校在校園各處張貼海報,宣導生命的可貴,課堂上老師也藉此機會教育一番,不過也有學生認為他們「早就知道這些道理了」。
的確,聽一個似乎跟自己沒什麼相關的主題肯定無聊,就如學校在宣導霸凌、性侵、自殺、毒品、幫派時幾乎沒有人願意聽,凡問卷、講座、課堂討論和輔導活動學生參與度都極低。不過大家真的知道這些道理了嗎? 不盡然。青少年和大部分的社會大眾將毒品、性侵和自殺...等視為禁忌話題,社會和學校長期缺乏討論的空間,使得真正遇到困難的人害怕被外界投以異樣的眼光而不敢尋求幫助。
《林奕含的殞落》
(圖片來源: https://goo.gl/rM8f9J)
約莫一個月前,文壇上的一顆新星從這個世界上殞落了。目前仍在偵查階段,事情尚未水落石出,筆者雖不敢妄加評論,但想藉此由奕含學姊的一篇文來講述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汙名化。大家都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不過最惡毒的莫過於人的言論了,在語言使用上,很多網民以「尼x」或「x鬼」等極為惡劣的字眼來稱呼黑人,用「ㄈㄈ尺」甚至是更難聽的「哈xx」來形容跨國戀情,或許覺得開玩笑而已,不過往往就是些用語加深了大眾對某一族群或事情的錯誤認知;同樣地,新聞對少數個案渲染以及誇張的玩笑用語讓精神疾病被汙名化,使得患者不敢就醫,也讓社會不願正視這個問題。另外,這位作家去世後引發網友的搜索,亂槍打鳥地揪出了好幾位「狼師」(甚至還有議員指控),實際上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這就是所謂的「正義」嗎?還是造成更多無辜家庭的破碎和亡者親屬心靈的擾動,加深大眾對此事件錯誤的認知呢? 大家總天真地以為找出禍首行正義後,就是對逝者最好的交代了,不過事情往往被遺忘,在缺乏後續措施的情況下,仍無法防止第二個林奕含的悲劇。
《藍鯨與粉鯨》
(圖片來源: https://goo.gl/0MxaGl)
藍鯨遊戲(Синий кит),源自於俄國的社群網路遊戲,利用洗腦及威脅青少年方式讓參與者在50天內完成各種自殘任務,並於第五十天自殺以作為遊戲完成的證明。其內容包括剝奪睡眠、看恐怖電影、操控參與者心理、以裸照要脅,並透過自殘尋求解脫,最後因極度抑鬱而走上自殺一途。而巴西廣告專家結合心理專家,設計出了「粉鯨遊戲」(Baleia Rosa),同樣通過50項任務達成目標,不過目的在於放鬆心情和找回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以對抗藍鯨的自殘任務。
自殺為青少年(15-24歲)第二大死因,一般認為其並非臨時起意的行為,而是先有脆弱的內在因素、不良的外在因素,形成自殺傾向,隨這外在情境危機的增強,產生自殺企圖與行為。青少年處於心智發展階段,心理上常遇到矛盾衝突的情境,容易受到外在的影響,在自殺這個議題上,產生有違理性的認知。與其教條式的跟青少年說「自殺不能解決一切」、「自殺是錯的」,不如以對話的方式形成共識,並同時提供有尊嚴、不受汙名化的協助,喚起社會對此議題的重視,也讓據自殺企圖者能夠有尊嚴的接受專業協助。
《結語》
自殺,在初認知此字之前就被賦予為罪惡的代名詞,不過沒有人告訴我為什麼自殺是錯的。就像性教育一樣,世界各地都有家長團體認為這樣會妨礙小朋友的心智發展,他曾被汙名化「汙穢」、「羞恥」、「邪教般的洗腦」,在社會避而不談的情況下,造成了更多不可挽回的悲劇。教條或許可以束縛其信仰者,不過唯有放下芥蒂的討論才能成為人人能夠理解的道理,自殺不能被浪漫化,不過其原因,筆者希望能在下方的留言區引起讀者的激盪,藉此建立對「自殺」正確且能理解的認知。
2018 新版解析三部曲之序曲: 【3則事件,6個社會盲點,無數條生命】序曲: 《漢娜的遺言》